专利申请预审服务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_集慧.为企业.更美好

专利申请预审服务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2023-08-18

  01

  专利申请预审服务研究背景

  专利申请预审服务属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行的专利快速审查工作的一部分,是我国专利审查制度的重要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与运行工作手册(试行)》和《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预审系统建设规范(试行)》等文件中对专利申请预审的程序和内容作了规定。

  美、日、欧、韩等国家和地区也均建立了各自的专利快速审查制度。例如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加快审查、Track1优先审查程序、PPH、再审的集中审查、绿色科技试点项目、特殊申请预警体系、基于年龄/健康的特殊加快审查程序等。日本专利局(JPO)提出优先审查、加快审查、超快审查、会晤审查、PPH、集合审查等。欧洲专利局(EPO)提出的PACE(欧洲专利申请加快审查程序)途径和PPH等特殊加快审查模式。韩国专利局(KIPO)提出三轨制审查、超快审查、同行专利评议体系和PPH等。

  国内外针对专利申请预审服务进行学术研究的文献不多,且这些文献研究大多针对预审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不涉及如何提升专利申请预审服务审查效能。

  02

  专利申请预审服务现状分析

  专利申请预审服务是各地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的核心业务职能,也是国家推动知识产权快保护的有力手段,其负责对行政区域内特定领域的创新主体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前置审查,对审查合格的案件准予进入快速审查通道,从而大幅压缩专利申请授权周期。国家和地方均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专利申请预审服务发展,但当前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国家层面,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6年11月印发《关于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有条件地方的优势产业集聚区建立一批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来,截至2023年8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布局建设保护中心63家,快速维权中心37家,其中省级保护中心20家,市级保护中心43家。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服务范围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2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地方层面,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的建设,即使在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背景下,仍以高标准进行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的布局建设,组建的63家保护中心和37家快速维权中心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共配备约2000多名高素质专业人员,进行全额财政经费保障。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提供的专利申请预审服务对提高地方授权专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后续每年数10万件专利的授权将持续推动当地优势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虽然专利申请预审服务蓬勃发展,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预审服务法律地位不明确、预审审查缺乏统一规范、预审审查平台未统一、辅助审查系统不完善、持续培训不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存在短板等。后续仍需要通过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审查指南标准、统一全国审查平台、加快辅助审查系统研发、推进专业持续培训、完善人才建设方案等予以解决。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