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申请类型的选择和技术交底书的撰写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专利作为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专利申请类型,以及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是许多申请人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本文中为您详细解读,助您轻松迈出专利申请的第一步。
二、专利申请类型的选择
(1)专利种类及其特点
《专利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外观设计所保护的对象是适于工业应用的富有美感的新设计,并不涉及产品的技术性能;而实用新型和发明所保护的对象是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并产生一定有益效果的技术方案。因此,外观设计很容易和发明、实用新型区分,但很多申请人难以精准分辨发明和实用新型。
(2)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区别
从保护对象来说,发明保护的既有产品,又有方法;而实用新型保护的仅为涉及形状和/或构造改进的产品。因此,从保护对象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方法类以及除了涉及形状和/或构造改进的产品外(比如材料类、组合物类等)只能申请发明;而涉及形状和/或构造改进的产品既可以申请发明,又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也可以同日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
从对创造性的要求来看,《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因此,可以看出发明对创造性的要求比实用新型高得多。
从审查流程来看,由于实用新型只有初审,发明初审合格后还会进入实质审查,因此,实用新型的审查周期通常会比发明短。比如:对于普通申请流程的专利,实用新型的审查周期通常为6-10个月,发明的审查周期通常为2年左右;而对于走快速预审途径加快的专利,实用新型的审查周期通常为1-2个月,发明的审查周期通常为3-6个月;此外,对于走优先审查途径加快的专利,实用新型的审查周期通常为1-3个月,发明的审查周期通常为5-10个月。
总体来说,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区别可以归纳如下表所示,申请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申请类型的选择。
三、技术交底书撰写技巧
(1)技术交底书技术交底书是专利申请中至关重要的文件,它向专利代理师展示了发明者的创新思路和方案。清楚、完整的技术交底书是专利代理师写出一篇高质量专利申请文件的关键,能够提高专利申请的成功率。(2)技术交底书应包含哪些内容技术交底书是发明人对自己的发明创造进行充分描述的技术文件,可以按照“技术问题→技术手段→技术效果”的思路进行撰写,即详细说明以下三个问题: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你是如何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达到了什么有益效果?因此,下面将从背景技术、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三个方面介绍技术交底书的撰写方式。(3)背景技术的撰写清楚、准确的背景技术有助于专利代理师理解本领域现有技术,更好把握本专利和现有技术区别的。背景技术应包括三部分内容:本专利申请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大背景,与本技术方案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必要时,简单分析造成问题或缺陷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时曾经遇到的困难。(4)技术方案的撰写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核心是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具体指技术方案的实现方式、作用以及原理。例如:技术方案为产品的形状和结构应描述产品的必要零部件、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和整体结构的关系;方法类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流程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化学产品的技术方案可以描述产品的组成、产品制备方法及产品性能。(5)有益效果的撰写有益效果是判断发明是否具有“显著的进步”,实用新型是否具有“进步”的重要依据。有益效果可以由产率、质量、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能耗、原材料、工序的节省,加工、操作、控制、使用的简便,环境污染的治理或者根治,以及有用性能的出现等方面反映出来。 有益效果应与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对应,需要注意的是,在有益效果撰写时,不得只断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具有有益的效果,需结合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结构特点的分析和理论说明,或者通过列出实验数据的方式予以说明。
四、总结与建议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建议申请人充分了解各种专利类型的特点和要求,根据自身需求和专利内容选择合适的申请方式。同时,注重技术交底书的撰写质量,确保技术方案清晰、完整、创新点突出。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解读,相信您已经对如何选择专利申请类型与撰写技术交底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希望您在专利申请过程中能够顺利前行,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