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预审和优先审查在审查流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申请人和专利审查员来说都十分重要。小创将从概念、区别,申请时间、适用领域、材料要求、审查周期等多个方面比较两种审查方式,为小伙伴们深入了解快速预审和优先审查提供参考。
一、相关概念
1.普通审查: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法规,对申请人递交的专利申请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审核。
2.优先审查(下面简称“优审”):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申请人的请求或依职权对符合条件的专利申请,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2017)为专利申请提供优先审查。
3.快速预审(下面简称“预审”):是指各个地方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符合相应产业要求的企业等提供专利申请预先审查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通过保护中心预审的专利申请进行加快审查。
二、优先审查与快速预审的区别
1.申请时间区别
优先审查是发明专利申请应在进入实审之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应受理并完成专利申请费缴纳之后。
快速预审则需要在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前进行申请。这里要注意,如果你的专利已提交申请,是无法办理快速预审的,但可根据相关要求办理优先审查。
2.材料要求的区别
优先审查无需进行预先备案。
快速预审则需要在各地方保护中心完成备案,备案时长一般需时1-4个月相比而言,快速预审的手续更复杂,前期的准备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会更多,文件的准备难度也会较高。
3.审查周期的区别
优先审查有明确的承诺审结的时限,根据《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2017)(局令第76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进行优先审查的,自同意之日起,发明专利申请在四十五日内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并在一年内结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两个月内结案;快速预审并没有官方承诺的审结时限,但是从审查实践来看,快速预审的速度一般是快于优先审查的速度的。因此,具体到每件申请,申请人应该从案件的具体情况出发来权衡利弊,不能仅考虑缩短审查周期所带来的便利,还应该对案件在审理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选择走普通审查、优先审查还是快速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