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入“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_集慧.为企业.更美好

关于引入“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

2023-06-25

  技术就绪度(TRL)评价体系将技术就绪程度(也翻译为准备程度或成熟程度)分为9个等级,这种分级非常简洁,有利于项目各方进行沟通交流,适用于重大研发项目或重大工程中研发项目的评价与管理。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项目管理中试行引入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正式引入这一体系,并增加“项目验收将在真实场景下开展”等四点要求。在省级层面,已有不少省份的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也在探索引入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在探索引入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的实践过程中,不少项目管理单位对于如何科学引入、有效构建这一评价体系存在一定困惑,针对这些困惑,笔者提三点思考。

  充分理解引入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引入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是显而易见的,即建立一个简洁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项目管理单位做好项目的监督管理与考核验收,同时有利于项目团队的对于项目进展的自我评价与把握。另一个意义则是比较长远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可将技术就绪度评价结论,与市场就绪度、团队就绪度等评价结论相结合,用于科技成果商业化潜力评价工作,促进更多成熟可用的科技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应用。从而,以“高成熟度、低风险”的成果特点,引导更多社会资源、社会资本投入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中,进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客观认识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最早来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外的航天工程项目管理。这种立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评价体系有两个局限性。首先,本质上是“计划导向”,即:它不需要考虑商业化、考虑市场情况,而是直接应用于重大工程。而我们目前的许多重点研发项目是有转化应用导向的,且大部分转化应用是需要通过市场化、商业化应用达到的。其次,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适用于评价来源单一、高度独立的技术,而当存在多技术来源且各技术存在相互依赖关系时,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就会凸显,就需要我们充分研究技术的生命周期、多技术产品之间的关系、并权衡各自权重,以对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

  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不能拿来就用。原始版本的技术就绪度分级表已经建立数十年,未必适用于当前的工作实际。在引入构建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时,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二次创新。首先要做好调研工作,应围绕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现有状况进行充分的研究,这里面既包括对于通用模型的理论研究,也包括对于其在相关领域实际应用的调查研究。其次要注意参与人员的代表性,在构建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引导该细分专业领域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其中包括该领域研究团队、产业界相关专家、项目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等。第三要注重专业细分领域的适用性,鉴于通用评价体系未必适用于任一细分专业领域,应充分考虑专业适用性,最理想的策略是为每个细分专业领域专门打造一套该细分领域的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第四还需要外部专家的第三方独立视角,要充分平衡内部团队与外部专家的不同观点,以更好地确保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科技成果评价的理论方法本来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因而技术就绪度评价体系也是需要不断地改进以适应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