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工程审计的4个风险控制_集慧.为企业.更美好

「一文看懂」工程审计的4个风险控制

2023-01-12

  ​​(一)打造信息审计监管模式,实现全过程审计高效监管

  随着信息技术逐步融入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信息技术与审计监管工作相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大势所趋。为完善项目审计监管环节,审计部门需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切实提升项目建设审计监管工作。

  一方面,审计部门需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审计手段实现工作信息化,有助于审计人员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高效审计工作监管与评价。审计人员不仅需对工程项目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管,还需对工程潜藏问题进行剖析,助力项目工程平稳运行。同时,应加大审计问责力度,实现责任下落至实际人员,切实增强审计监管实效。

  另一方面,内审人员需结合实际发展现状,借助信息化技术完善审计监管流程,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审计工作可高质量开展。审计人员需落实三级复核制度,将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至监管项目中,大力规范审计监管流程,提升工程审计监管效率。

  (二)完善科学审计内控机制,构筑审计创新管理新引擎

  由于科学审计内控机制是助推工程审计稳步开展的重要前提,故打造良好制度环境可为工程审计高效运转提供强大引擎。

  其一,设立风险管理制度。审计部门应针对项目建设中审计风险进行预判、识别、分析及应对,并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提前把控,最大限度降低项目风险。

  其二,打造监督管理机制。对于项目建设各环节进行全方位把控,审计部门需实现实时审计监管,使各类问题均可快速进行解决。

  其三,构建事后复查制度。审计部门需针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复审,将得到的审计结果与事故发生前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为标准衡量审计人员工作完成情况,及时弥补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以期实现项目建设审计工作的稳步运行。

  (三)把握审计环节工作关键点,实施重点跟踪式审计法

  为更为明确审计工作重点选择,企业在进行工程审计时刻采取跟踪式审计的形式优化审计流程,为项目运行提供助益。工程审计不应将事后审计作为核心工作要点,应在项目规划阶段开展审计工作,将事前、事中、事后三环节审计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审计工程效率。

  首先,审计部门需联合各环节各部门进行审计工作跟踪,针对各环节审计重点选择进行实时监管。审计人员需对项目是否获取完备建设手续进行核对,有效规避由于前期审计工作不及时造成的后期风险。

  其次,审计部门在工程审计时,需增强审计人员风险管控意识,将风险审计管控工作落实到各环节中,实现跟踪式审计防范。审计部门需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环节进行阶段式审查,将审计工作分摊至各环节中,实现审计工作高效运行。

  最后,审计部门应以资金管理、工程决策、竣工结算等方面为重点进行跟踪式审计,有效实现全过程审计把控,大力避免审计风险产生。

  (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养,建造专业化审计人才团队

  作为推进工程审计的重要实施者,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对于提高建设项目审计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是以,政府部门及企业需着力提升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

  一方面,政府部门及企业需激发审计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优化意识,打造高水平工程审计人才队伍,助推工程审计焕发新的活力。其中,工程审计人才队伍选拔应侧重于具有较高实践动手能力、知识储备充足的人才。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及企业应定期对审计人才进行培训与选拔,着力对审计领域衍生出理论及技术进行学习,并巩固现有知识储备与技能掌握,增强审计人才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可适当出台激励机制,使审计人员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激发出更为强烈的工作热情。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