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在开始造价控制工作之前,会以合理的造价估算作为主要参考,这就要求项目成本预算结果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度,不仅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按照预算规则开展工程造价预算工作,还需要行业专家和预算管理人员对预算结果进行严格、系统的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作为建筑工程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的重要基准,在保证工程有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降低工程造价成本,避免出现更多的预算超标问题。此外,由于工程项目工期长、投资大,如果不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势必会导致预算超标或大量浪费项目资金。因此,只有在工程实施前,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才能为资金的合理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工程造价预算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超标原因的分析
1. 市场材料价格变动
原材料成本在项目总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项目开发期间消耗资金最多的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材料价格会发生无规律的变化。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较大,在进行成本预算时很难准确估计实际原材料价格,导致工程项目超支现象时有发生。虽然部分企业在成本预算初期预留了相关资金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现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溢价与预期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生项目超支是难以避免的。
2. 工程管理精细度不够
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因此,进行精细化的费用管理非常重要。管理制度不完善就无法精确地控制费用支出,最终导致资金使用超出原预算。如果工程管理过于松懈,各种资源将无法在合理位置得到有效利用,实际资金投入将远远超过前期的预算资金,进而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完工的项目不仅无法被验收,还需要对“问题”进行返工。
在建设期延长期间,必须投入额外资金对工程进行支撑,这就是预算超标的原因。不仅如此,在工程管理的整个环节中,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员工的安全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部分项目管理没有将安全作业作为主要内容,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事故,不仅造成工期延长,还会产生额外的人身伤害补偿,也会造成预算超标。
3. 预算方案存在漏洞
工程项目需要在施工开始前进行成本估算,但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在成本预算的编制上缺乏足够的水平,导致预算计划与项目的实际运行不符,这种不合理性也是导致预算超标的主要因素。部分预算人员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对工程资金费用进行详细核算,导致预算不准确。这样编制的预算并不能反映项目的实际成本,势必导致预算执行中出现各种问题,超出预算的可能性较高,在进行造价管理时无法按照原有的管理方法开展工作,制约项目效益的提高。另外,专业人员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时缺乏灵活性,有些材料的计算可能会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为准,但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期的逐渐拉长,工程中所用材料的价格也会有一定的波动,导致增加的材料价格与原预算有所不同。
4. 预算管理不到位
为确保项目成本在预算的合理范围内,建筑企业将通过编制预算方案,合理控制资金。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重视预算方案的执行情况,导致部分预算在使用过程中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预算超标的一个因素。此外,在预算计划执行过程中,企业缺乏专业监督人员进行全程审计,在预算与实际支出不匹配时也不能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并采取有效处置方案,这种预算执行形式过于死板,导致预算超标。
5. 造价控制存在问题
工程建设的各个节点中比较紧要的就是工程造价管理,只有更好地控制这部分内容,才能保证预算在合理范围内。然而,目前我国工程项目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造价未能得到行之有效的控制。此外,使用过多的静态控制方法也是实际投资过程中产生预算超标的主要因素。在计算预算时, 需要仔细计算每个节点的各种费用,而有些企业并没有细致地对全过程进行把控,这也是预算超出预期的原因。
6.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导致工程造价预算超标
在施工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一些项目管理不得当,干扰工程造价正常预算的情形。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的工作人员一般将建筑工程造价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但实际上工程的内容不同,每一项内容都会影响工程造价。因此,在造价预算过程中,应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环节有一个预算范围,以尽量减少实际成本与原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