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如何提升工程质量,是建筑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预算管理作为建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投标预算、施工图预算作为一项复杂性和严密性工作,处于不同环节,预算重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建筑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预算管理,进而促进成本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对比。
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而言,投标预算、施工图预算都属于造价管理重要内容之一,两种预算在建筑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计算方式、功能以及作用都存在差异。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预算管理经验,对比分析建筑工程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差异。
1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内涵分析
首先,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在建筑工程中,采取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主要是合理计算施工材料、机械、人员,合理分析企业是否具备承建项目能力,工程预算主要是合理预算施工图和实际施工费用,进而指导投标报价。对工程预算进行完善,可有效提升企业中标率,在编制预算方案时,需根据与价分离原则,通过量化编制方式,进行简化,进而提升预算有效性、准确性,以便于工程统计。工程预算作为施工重要内容和环节,合理编制建筑施工方案,可促进投资科学性提升,确保中标价格合理,也能满足施工企业技术要求,体现施工单位能力,对建筑成本支出进行有效控制。随着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法律,通过合理编制施工图预算,对投标报价进行合理指导,确保编制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可提升中标单位竞争力,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因此,在投标预算、施工图预算中,要求我们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仔细整理工程所需各类资料,掌握并熟悉施工图纸,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各类费用进行预算汇总,编制出科学、准确的工程预算方案,确保预算不出现错计和漏计。
其次,施工图预算。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图预算是根据建设单位需求,委托相关造价公司实施预算编制,主要是确定工程预算总额,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主要依据设计概算进行参照。一般而言,施工图预算需严格控制于初步概算之中,通常也称之为设计预算,通过预算定额方式,确定各分项工程之间的预算费用额度,然后合计后,获取间接费等费用,再通过累计汇总后,获取建筑工程的预算总额。
第三,投标预算。投标预算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方式,通常采取定额计价方式,进而确定建筑工程造价,主要包含工程计价、工程量计算,按照项目的统一划分、标准,对工程量进行计算,明确工程量后,根据一定方式,明确建筑工程利润、成本,进而明确投标报价。对于建筑预算人员来说,按照设计预算和施工图纸状况,计算施工周期内的工程量,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实施。工程量计算作为投标预算的数据基础,预算编制人员必须确保计算准确性、合理性。同时,确定定额套价后,相关技术标部分,必须符合施工过程、施工组织相关标准,按照施工所需设备、施工模板和施工组织,明确工程定额。若无法直接换算,或套用定额,必须补充定额。
2建筑工程投标预算与施工图预算的关联性分析
首先,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均实施多层次细化、分解。一般来说,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需由多个分项目组成,如电气、给排水、土建、主体等部分。一个建筑工程划分为几个分部项目,如桩基、土石、混凝土等。而一个分部项目又细化成几个分项。如人工、机械,按照项目实际造价需求,投标预算、施工图预算,都需以建筑工程为对象,再通过分解和细化,进而累计汇总。
其次,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都以控制造价为目的。投标预算、施工图预算在以控制成本为前提下,开展造价管理,主要是在工程最初投标、施工验收全过程实际所发生额度,在不突破预算的前提下,完成建筑工程建设。
第三,施工图作为两种预算的工程量计算的唯一标准。不管是投标预算,或是施工图预算,均需计算工程量,而计算的唯一标准和基础就是施工图,通过施工图,细化项目工程量。
3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差异点分析
首先,作用不同。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图预算主要是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在明确建筑预算造价后,由甲方进行造价管理,按照编制招标文件,制定合理的拦标价,进而签订工程合同,可作为监理单位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施工企业进行总承包预算的重要依据;而投标预算,是作为建筑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规定,根据业主实际需求,结合工程实际施工计划,编制项目建设所需的总体费用,进而形成报价经济文件,报价作为建筑预算管理的重要标准,投标单位需依据报价进行投标,强化建筑工程预算,不仅可降低企业竞争成本,提升经济收入,还是投标报价的重要保障。
其次,所适用标准不同。作为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来说,施工图预算是他们造价预算的重要依据,同样是施工企业承包预算收入,两者之间都适应。而投标预算,是相对建筑中标企业而言,是为内部控制总承包、中标的支出量化,和建设、监理单位没有关系,属于不对外公开的预算管理文件。
第三,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定额、计价标准有所不同。对于施工图预算来说,通过编制、公开颁布预算定价为标准,投标预算作为企业内部定额标准,预算定额也是对社会平均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定额计价,反映中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同时,预算定额,是根据社会平均水平进行计价,针对建筑工程的招标价格,以及市场实际价格的变化,进行价格定额和调整。
4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对比意义和方式
首先,对比意义。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在编制结束以后,在中标、施工前进行比较,是十分重要的管理行为,就是两种预算方式的对比,主要是项目承包方实施,找出计划成本、施工成本之间的不同和差异。通过对比,发现两种预算之间存在哪些具体差异,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对施工人员、机械、材料进行量化管理,进而有效控制成本消耗,避免超出施工计划预算。此外,通过对比,在合理中标的同时,有利于提升施工组织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损失最小化。
其次,对比内容。投标预算和施工图预算,主要是按照建筑工程条件、要求进行决定,直接费决定了对比内容,不论是整体工程还是分部项目,都以直接费为基础,主要包含材料、人工、机械、模板等费用,投标预算主要是承包项目所需花费,而间接费用不属于对比内容。其一,材料消耗量的比较。在投标、施工图预算中,材料消耗量属于重要内容,主要是发现各分部项目中是否有预算超出施工图预算款项,针对建筑企业而言,若施工方案科学,施工技术合理,材料消耗量会明显低于施工图预算;反之,如果超过施工图预算,则施工计划、施工技术等存在漏洞,施工企业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就能准确把握成本控制的缺陷,进而进行动态调整;其二,人工费用比较。投标预算作为建筑企业的重要实力体现,施工图预算则需计算人工量,主要采取预算定额、施工定额方式,投标预算等方式;其三,施工机械费用比较。在具体施工中,施工机械作为重要设备,所使用的挖机、搅拌机、塔吊等设备,都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在投标、施工图预算中,通过全面综合计算施工机械数量和费用,明确施工机械规格和品种,中标预算通常要低于施工图预算。
第三,对比方式。其一,实物量比较法。采取实物量比较法,是通过中标预算中人工、机械、材料的消耗量,和施工图预算比较,然后通过分项工程比较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对关键环节实物进行合并,再通过预算定额,明确两种预算的差异;其二,实物金额比较法。主要是通过单价计费的方式,对两种预算进行比较,发现两种预算之间的差异。
5结语
综上所述,投标预算、施工图预算作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采取适当报价技巧、策略,可提升企业中标率,在企业获取项目工程同时,通过施工图预算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支出、经济损失,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