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权评估需遵循“真实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结合企业特性选择适配方法。目前主流方法包括以下三类:
1. 资产基础法:以账面价值为锚点
资产基础法通过清查企业资产负债表,以资产重置成本减去实体性、功能性、经济性贬值后确定股权价值。例如,某国有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厂房设备及专利技术,评估时需逐项核实账面价值,并考虑设备折旧、技术迭代导致的功能性贬值。
优势:数据来源清晰,适合重资产型国企。
局限:难以反映商誉、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可能导致低估。
2. 收益法:聚焦未来盈利能力
收益法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并折现至当前时点,反映股权的内在价值。关键参数包括:
预期收益:需结合行业趋势、企业竞争力综合研判;
折现率:需考虑无风险利率、市场风险溢价及企业特有风险。
适用场景:轻资产、高成长型企业,如科技类国企。
3. 市场法:参照可比交易定价
市场法通过对比同类企业交易案例,调整差异后确定股权价值。例如,某国企拟转让股权,可选取同行业近期交易案例,调整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差异后定价。
难点:需大量可比案例支撑,且需合理修正交易条件差异。
方法选择策略:
单一方法适用性:重资产企业优先资产基础法,轻资产企业优先收益法;
组合运用:采用两种方法交叉验证,若结果差异超20%,需深入分析原因。